길리

[書評] 李御寧的最後一堂課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4-04-15

撰写: 2024-04-15 06:45

[書評] 李御寧的最後一堂課


我平常很喜歡閱讀朝鮮日報金志洙的星際效應專欄。他的文風內斂,修辭華麗,但訪談內容卻充滿深度和餘韻。我也是透過星際效應才看到李御寧教授的訪談。沒想到那篇訪談竟然被擴展得更長、更詳細,歷經數天甚至數日,最終成為一本書。我懷著喜悅的心情,期待著新書的出版。
 
李御寧教授出生於1933年,以《縮小志向的日本人》一書和提議讓88奧運出現滾圈少年而聞名。1990年代,他還擔任過文化部長。得知這樣一位教授罹患癌症的消息,我感到十分沮喪。因為教授先前已經痛失因癌症離世的牧師女兒。據我所知,教授在女兒去世後,從不信神到開始信仰宗教。
 
事實上,這本書幾乎可以說是完全圍繞著死亡的論述。《李御寧的最後一堂課》的主題就是死亡。我原本以為自己永遠不會老去,但如今也即將邁入四十歲,因此接觸到關於死亡的思考、觀看和聆聽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。在這段期間,教授的一字一句如同碎裂的鏡子碎片般刺痛我的心,讓我回顧過去。也讓我展望現在和未來。   

 
「寫作的人每次都會失敗。我一直都在被KO。所以才繼續寫下去。如果覺得已經完美無缺,那就寫不下去了。寫《海鷗喬納森》的理查·巴克,寫完喬納森的一生後,就把自己的打字機丟進了海裡。表示他已經寫完了。」」
 
作為一名寫作者,我十分理解教授為何如此說道。因為每次都會失敗,明知道永遠無法完美,卻還是不得不將湧上心頭的話語傾吐出來。就像化身為負責採訪的記者金志洙,我也拼盡全力,試圖將教授傾吐出來的話語消化成自己的東西,並一頁頁地翻閱著。為什麼他最簡單的吐露,會成為我們反覆咀嚼的內容呢?   

 
「命運已定的部分是7,而我自己的部分是3。這3就是自由意志。在擁有所有一切的伊甸園裡,吃下善惡果的行為,即使是愚蠢的行為,那也是人類所行使的自由意志。如果住在父親家裡,就能過得安逸,但就像浪子一樣,非得離開家受苦才能回到家…即使最終注定要回家,離開家前的浪子和回到家後的浪子已經完全不同了。唯有如此,才能把自己投入其中,並獲得覺悟,無論是優秀還是平庸,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。懂了嗎?人類是必須經歷無數種喜怒哀樂才能滿足的存在。」」
 
彷彿就在身邊竊聽一般,因為這種生動感,我與這本書為伍,思考著死亡。人生中處處皆是死亡,這句話現在已經變成老生常談,但最近我經常感到死亡近在咫尺,如同翻轉一張紙般容易,令我心驚膽戰。想到未來訃聞只會越來越多,我開始思考該如何面對死亡,該如何度過人生,透過這本書思考這些問題,我感到十分欣慰。
 
無論如何,李御寧教授似乎將樂意為我們樹立一個優雅老去、優雅離世的典範。希望他的餘生能平靜安穩,也希望自己身邊的人,以及自己未來將迎來的死亡,也能夠坦然面對。 
 
 
※ 本書評係根據Naver Cafe 컬쳐블룸 https://cafe.naver.com/culturebloom/1377302 提供的書籍撰寫而成,內容屬實。

评论0